保單的權益,在契約成立後就不會被改變了嗎?

過去幾十年來,台灣的保險公司隨環境有很大的變化,2008 年受金融海嘯影響,外商壽險公司大規模撤出台灣市場;各項指標經營不善,使保險公司面臨經營上窘境,倒閉被迫轉併接手,以至成為「孤兒保單」的保戶。金管會保險局雖一再指出,保單契約在簽約完成生效後,其權益就不應受公司整併影響,接手公司也必須承諾權益不變。

然而,真的不會改變嗎?
只有身處要申請理賠當下才會知覺,不過恐怕為時已晚。

以下幾點是面臨這樣情況時,再次確認可捍衛自己的權利!

pexels zack melhus 3363331 scaled e1628059734124

保險契約確認

契約簽訂當下,就已具法律效益,不管是面臨倒閉或策略轉手給新東家(沒人接手則是另一回事),這些契約確實會依照條款上敘述來執行。各家保險公司在接手舊公司保單後,原則上會在第一時間廣發公告讓保戶知道,保單權利不受影響。

不過許多保險公司在不違背承諾的前提下,也是會做調整的,且絕大多數合法。翔想會建議,若手邊的保單承保方式採「一年一約制」,如實支實付、定額給付、意外醫療、意外險等商品,務必重新檢視是否改變(商品上可能甚至有保證續保的字眼,但實際上與條款不變則是兩回事)。底下列舉幾種常見的變動:
1. 實支實付、定額給付等相關醫療險中,手術項目理賠倍數比率的調整
2. 不保事項及除外責任的增加
3. 理賠申請佐證文件改變

若想初步確認,則可自行檢視每期的保險繳費單中,購買的保險商品之英文代號是否有轉變(但並非所有保險公司的繳費單都會出示的很清楚),有轉變即代表保單的內容某處有變動過,但實際變動項目還是得詢問才能得知。

 

保單相關附加條款

在業務與你簽訂新契約的當下,不少業務夥伴都盡可能會將保戶有效的權益講清楚,不過有許多附加條款其實並非是保戶購買商品的範疇,在新舊東家接手時,有很大的可能導致其內部權益調整或消失。底下列舉幾種常見的情況:
1. 醫療險理賠放寬事項
2. 海外緊急後送服務
3. 新舊約轉換時,體況延續舊有版本
4. 其他相關附加條款的延續

附加條款本數公司內規的部分,大概是少數保險公司的業務團隊才會知道的消息。通常這類消息,僅會佈達在業務的作業規定信箱內,有些以服務為主的團隊則會定期報告於晨會。一般民眾除非主動詢問壽險顧問外,要從客服中得知此類資訊較有難度。

人的服務

你的同事跟你工作內容一樣,但是面對事情的處事態度卻是截然不同。

保險公司的組成也是人,即使公司承諾保障權益(連同內規)不變,但在新舊保險公司轉換中,人事變動難免會發生,則服務上可能因此有落差。底下列舉幾種常見的情況:
1. 舊保險公司所有內勤部門全裁撤,由新東家相關內勤接手
2. 原有壽險顧問因此事離職,成為孤兒保單無人服務

其實不管新東家的營運及人事狀況為何,若還想擁有這份保障,請主動詢問新服務的壽險顧問是誰,讓彼此認識一下總會是好事。

總結

過往至今台灣保險公司轉換並非少數,而倒閉的保險公司,目前仰賴「保險安定基金」提供一筆不小的資金給新東家接手(單一家至多提供 883 億安定基金),以致目前現售的保險公司,在舊客戶上的保障權益能維持不變。截至109年度的保險安定基金可動用資金為 261 億元,已是基金水庫中的低標,未來的保險公司倒閉是否還能維持既有保障,現在誰也說不準。

風險不是我們所能掌握的,我們只能盡自己能做的事並把它做完善。

以上內容,僅供在權益有變動可能時,做初步的確認方向。
翔想會建議,各家的作業規定皆不同,有好的壽險顧問在身旁服務,在服務上會體現出明顯的差異。不管是內外勤作業規定的轉變,或在既有保障上資訊的更新上,都有個好的諮詢對象可解決上述的問題,面對無法預測風險的我們更加有保障。